偷换二维码是诈骗吗
2020-05-29 5951 人看过
现在,只要通过手机扫描二维码,就可以轻易的完成在线支付。有的不法分子借此机会,通过偷换他人二维码的方式,将钱转到自己帐户里。那么,偷换二维码是诈骗吗?今天, 华律网小编整理了以下内容为您答疑解惑,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偷换二维码是诈骗吗
偷换二维码是诈骗,犯罪分子通过替换二维码获取顾客财务,顾客网络支付行为是具有处分意识的处分行为,达到一定的数额后会构成诈骗罪。
根据《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单处罚金。
《“两高”关于办理诈骗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问题的解释》第一条
诈骗公私财物价值三千元至一万元以上、三万元至十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上的,应当分别认定为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规定的“数额较大”、“数额巨大”、“数额特别巨大”。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高级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可以结合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在前款规定的数额幅度内,共同研究确定本地区执行的具体数额标准,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备案。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二百六十六条【诈骗罪】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读者如果需要法律方面的帮助,欢迎到华律网进行法律咨询。
如果你情况比较复杂,华律网也提供律师在线咨询服务,欢迎您进行法律咨询。
- 延伸阅读:
- 婚姻诈骗罪案例:如何认定婚姻诈骗
- 诈骗罪、合同诈骗罪与票据诈骗罪
- 信用卡诈骗罪的立案标准
- 引用法条:
-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
特邀律师:
赵海飞团队 陕西西安
赵海飞律师毕业于知名大学法学院,西北政法大学在职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刑事辩护、法学方法论。现执业于陕西众致律师事务所,系刑事业务部负责人。从法学院毕业即开始从事律师职业,承担了大量的刑事案件,为被告人在侦查、审查起诉、审判阶段提供了优质的服务,为其中两起故意杀人案件的被告人成功争取了无期和死缓的判决结果。多起案件的辩护意见均得到法院的支持。在民事方面,主要办理交通事故赔偿案件,为近百家因交通事故而致残或死亡的受害人家庭争取了合理的赔偿。同时数次参与公益诉讼,多起刑事辩护援助案件,获得了法律援助先进个人的称号。在理论研究方面,赵海飞律师擅长法学方法论、刑事辩护方法论研究,多次参与律协及单位重大刑事案件的研讨,作出的建议多数被采纳。秉承着忠于法律,诚信执业的理念,在法治的道路上不断求索,让正义不缺席也不迟到!详细>>
在线咨询